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农业技术

家禽育雏技术

发布时间:2025-07-14 14:09         信息来源:

育雏是家禽饲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,对于家禽养殖的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现将鸡、鸭、鹅育雏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,供养殖户参考。

一、鸡

1.温度 雏鸡出壳后前3天舍温保持33-35℃,后每2天下降1℃,直至舍温降至21℃为止,并保持到育雏结束。

2.湿度 雏鸡10日龄内育雏室内的湿度保持60-65%,10日龄后,随着鸡的采食量、饮水量、呼吸量等逐渐增加,很容易造成室内潮湿,每天要勤换垫料,将湿度控制在55-60%。合理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

3.光照 雏鸡3日龄前,保持全天光照;4-14日龄,每天光照16-19小时;15日龄后于夜间补充光照2小时,直至育雏结束。

4.防疫 根据当地春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,合理制订免疫程序,做好预防接种工作。

二、

1.温度 鸭育雏的适宜温度为:1-3日龄30℃,4-7日龄25℃,2-3周龄20-25℃,3周龄后常温饲养即可。切忌舍温忽高忽低。

2.饮水开食 雏鸭出壳24小时内,应先给水再开食,并在第一次饮水中加入适量电解多维,以利于清理肠胃,促使胎粪排出。雏鸭饮水后即有吃食的表现,给料要做到少喂勤添。

3.密度 饲养密度与育雏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和鸭群健康密切相关,要适时分群,严防扎堆。雏鸭每平方米适宜饲养量为:1周龄内25-30只,2周龄15-20只,3周龄以上5-7只。饲养量大的鸭场,可按鸭的大小、强弱、日龄等不同分为若干小群,每群以200-300只为宜,1周以后再调整1次。

4.光照 雏鸭3日龄内保持全天光照以后每周减少2-3小时。4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饲养即可。

5.放牧 采用地面平养雏鸭,从5日龄开始调教下水。开始5天,可以在室外铺一张塑料薄膜,四周垫高,中间倒上清水,水深2厘米左右(水温不宜太低)把鸭放进去。开始时每天1-2次每次约5分钟。以后增加到每天3-4次每次5-10分钟逐渐延长时间。5天后就可让鸭自由下水活动,并在鸭舍附近放牧,开始时每天放牧20-30分钟,以后慢慢延长,但不要超过两个小时,放牧次数以每天上午、下午各1次为宜。

6.防疫 雏鸭1周龄后可进行鸭瘟、禽霍乱疫苗预防接种,10-20日龄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血清1次,60日龄时再用鸭瘟疫苗免疫1次。

三、

1.温度 育雏鹅适宜温度:1-5日龄为25-28℃,6-10日龄为23-26℃,11-20日龄为20-24℃,21日龄以后为17-20℃。

2.通风 一般舍内湿度以60%—65%为宜。在保证舍内正常温度的情况下适当开窗通风,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,但要注意的是在给舍内通风时避免贼风或穿堂风,不要让凉风直接吹到鹅身上。

3.开食 开食料用雏鹅专用配合饲料,也可用肉仔鸡配合饲料代替,同时添加一些切细的鲜嫩的青绿饲料来引诱雏鹅啄食,鹅雏开食后即可转入正常的饲养。

4.分群 每批雏鹅都有大、中、小或强弱之分,因此,必须合理分群,达到全群生长均匀、发育整齐的目的。育雏以小群为宜,每群50-80只,做到白天、晚上逐群检查,每天用手拨动雏鹅4-5次。

5.放牧 正常情况下,雏鹅饲养至15日龄后,在天气晴朗、气温适宜的日子可以放牧 21日龄后羽毛长齐、大毛也长出,可以开始下水,以适应室外的温度,增强雏鹅的体质。

6.防疫 雏鹅圈舍要常清扫,垫草要勤换勤晒,定期清洗料槽,雏鹅出壳1天颈部皮下注射小鹅瘟疫苗或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,7天后再注射1次;15日龄左右注射鹅副黏-流感二联苗。